山丘

高鐵雜誌《旅遊地理》2013年12月刊卷首語
 
初冬北京霧霾最嚴重那幾天,我跟幾個朋友去了趟河間——滄州河間,《詩經》的發源地。途中有一段路很不好走,顛簸著翻過一個個土坡,車上正好放的是李宗盛的《山丘》。
“也許我們從未成熟/ 還沒能曉得/  就快要老了/ 盡管心裏活著的還是那個年輕人”,還是熟悉的念唱,幾乎接近獨白,最老套的唱法,也最打動人心。
20歲的時候,覺得30就老了,等到了30歲的時候,覺得還很年輕;30歲的時候,覺得40很老。 40歲的時候,覺得還不算老。他們有的管這感覺叫成熟,有的管這叫麻木。
 
車上的朋友都過了而立之年,有的已經不惑。那次出行有舊友也有新朋。有好事的社會學家研究過,人一生一共可以結交大概1800個朋友,同時維持關系的有300個左右,人一生每七年要換個圈子,打個比喻,就像蛹之化蝶,蟬之蛻殼,人總不可能永遠只在一個圈子裏混,每個人都需要新生活。
社交媒體讓這種流動更快捷,把一生各圈子重串在一起:你終於可以和前女友、前前女友在朋友圈隨時互動了;你不經意間找到了“失散多年”的幼兒園同桌;你還驚奇的發現同事的另一面……
同時,你又發現無論你結交了多少朋友,你青蔥時代結交好友的那個階段已經基本結束了。你對朋友的要求越來越挑剔。每過一段時間還會有許多新面孔通過工作、聚會、微信甚至孩子的家長會進入到你的生活,但你只能去結交一些點頭之交,甚至只能說是熟人的人。
 
有時候我反復琢磨,科技發展到這個地步,是我們的慶幸還是我們的悲哀?智能穿戴設備可以隨時和微信好友比拼體力和毅力;可以隨時跟另一個城市的親朋視頻;甚至你只需一個手機,就可以攢起一幫人出去玩耍並搞定旅途中的一切。
科技是雙刃劍,移動互聯時代,我們的傳統和溫情還保留了多少呢?你有多久沒有放下手機安靜的讀過一本書了?你有多久沒有放下手機專心的與朋友交談了?你有多久沒有放下手機離開鍵盤用鋼筆手書一封長信了?
 
“山丘”其實暗喻人生中接連不斷的波折,而經歷了時光的打磨,很多事很多人被堆積在心裏不願提起,可歌手用幾句哼唱“還沒見著不朽,就把自己先搞丟,越過山丘,才發現無人等候……”直戳你的內心,不由得你噓唏不已。
 
這一年多我們雜誌介紹了很多美景美食,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乘客翻閱這些資訊,每天都會有更多的人通過高鐵踏上旅途。旅途的最大意義是獲得身心愉悅,尋找最真實溫暖的自己。獲取這些,你要融入山水,融入景致,融入我們祖先的文化傳統裏。
我在河間詩經博物館裏看到了1947年的結婚證,背景畫面竟然是“關關鳩鳩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那種傳統的美感,是如此的久違和不可超越。
 
時光馬上翻過2013的山丘,按照慣例我該寫下對明年的祝福,還是引用這首歌詞,但願經歷了這麽多的波折挫敗,翻閱過人生歷程的無數山丘,您還能記得上一次是誰給的擁抱,在什麽時候。
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