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心安處是吾鄉

每天早上,我的手機都會給我準時的推動一個信息,“今天北京的空氣質量指數為187, 屬於不健康,請減少戶外活動,關閉門窗。”我把提示按掉,下意識深吸一口氣,又馬上呼出來。十五分鐘後我們打開門,做了一個類似跳入遊泳池前的決絕表情,一頭紮入這個漫天霧霾的城市中去。和我同樣感受的人不止我一個,已經有好多人說要,準備或者已經離開了北京。

逃離北上廣已成為公眾流行詞多年——有那麽幾年,人們先是嚷著要離開;然後是然後越來越多人們在郊區買房買地,接著是先驅者開始曬自己在麗江大理威海的定居照片;這段時間,又有先烈們受不了小城市的平淡,默默的回來。美國用了40年時間從城市化-城市郊區化-逆城市化-城市化的過程,神奇國度上的人用10年就走了一圈——但我們到底該逃離何處?

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“別去想那只粉紅色的大象”。參與者被要求不要去想象房間裏面有一頭“粉紅色的大象”,但是沒有人成功過——正如你腦袋裏會無可抑止的出現粉紅色奇怪的大象一樣,這個實驗證明了你永遠無法“不要想起”些什麽。同樣,你永遠無法“逃離”些什麽,直到你開始追尋些什麽。只有你有一天你突然把誰想起來,你才知道你已經把他忘記。

所以,你無法逃離北上廣,除非有一天,你願意走出去或走回來,為了尋找自己更好的生活。離開城市我們有很多去處——二線城市、老家、有錢的去國外……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你在尋找什麽,世界之大,你又怎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?你最需要要知道的是不同的城市,各自有什麽好處。

第一是職業與生活的多元可能的不同

當BEATLES的主唱列儂被采訪,問到為什麽你們是一個英國樂隊,卻要來美國發展的時候後,列儂說,“在羅馬帝國時期,當時的哲學家和詩人都要去羅馬,因為那裏是世界的中心,我們今天要來紐約,因為這裏是世界的中心。”

大城市最大的好處,在於作為世界的中心,這裏有無限可能。越大的城市,有著越多的職業和文化的可能。大城市有各種有趣的職業任務、項目、職位、公司和企業的形式。芳香治療師、遊戲設計、幾個億的項目、在網上可以訂送的燒餅、專門給人買衣服的買手。城市有歌劇、音樂、極客、電影,有專門為了討論有沒有外星人而存在的咖啡廳……城市的最大魅力就是林子大了,你能見到各種鳥。

小城市的可能性銳減,職業種類和文化都單一起來,但是其純度卻大大提高。小城市自有小城的風範——所以在你選擇一個小城之前,一定要找到小城市的文化核心所在,並確認你真的喜歡他。青島珠海的海濱和寧靜,長沙武漢的生活氣氛,成都的安逸、西安的厚重、昆明的宜人。正如逛商店,一開始你喜歡到處看看,尋找可能性。幾年下來,你會知道自己的風格,直接走入某個品牌店,那裏有最多屬於你的東西。

所以如果你還是一個希望生活有更多可能的人,把可能當成生命中很重要的東西的人,城市對於你的魅力是致命的。如果你已經找到自己內心所需,徑直走向一個你喜歡的城市,則是最好。

第二是生活的壓力不同。

一線城市的房價貴,消費高,是不爭的事實。但當你看到房價高得讓人絕望卻還在漲,35元只有一個雞腿的盒飯卻還是賣到排隊,你就該明白,大城市也為相當一部分人提供了與之相匹配的收入水平,或者至少是可能性。這有點殘酷——你覺得高,只是因為你不是獲利的人。大城市是個大的PK賽場,賽場附近堵車、人擠、高壓力又烏煙瘴氣——卻也有巨額賞金——你是決定再試一把,還是換個遊戲玩?這個純粹是你的個人心氣問題。

同樣道理,小城市沒有高壓力的淘金遊戲,有合理的物價,相對輕松的房價,和相對從容的工作,同時也有穩定平靜的工作。小城市面臨的不是消費壓力,而是收入的壓力。你拿著只有以前一半的工資,以一半的效率工作者。雖然夠用,總覺得虧。這樣的低節奏也帶來了高速運轉的大城市人的恐慌,這樣再過幾年,你也許永遠回不去了。

最後是特殊資源——不同的地方擁有不同的資源。大城市幾乎集中了中國最好的教育、藝術、和醫療資源; 還有政治和交融資源(如果你玩這個的話)。而小城市也有特殊的資源:和父母親生活在一起,在家鄉生活的歸屬感,以及老家來自家庭的各種人脈關系。

只有你明白了各自的好處,你才能在不同地方真正過得好,在我看來,活得最坎坷的,是那些忍受著城市最讓人痛苦的一面——做著擁擠的地鐵在霧霾中穿行,然後進入一個不喜歡也無可能的工作,晚上再坐2小時的車才能回家的人,卻從來不參與任何一個冒險、聚會、沙龍、展覽的人。他們在承受城市最操蛋的一面,卻完全享受不到城市的美好——機會、可能、新鮮、多元。

你永遠無法停止逃離,除非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。要做清楚這個選擇,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:你這個階段到底想要些什麽?職業、自我、家庭,你的重心在何處?精彩、多元、歸屬、從容、可能、宜居……哪些是你不可或缺的生命資源?

從生涯來看,人生是一個打開再合攏的過程——你需要在年輕的時候看到足夠多的可能,才有可能在而立之年從容的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。好的生涯軌跡一般是20-35歲前以職業發展為核心,在大城市嘗試各種可能,有機會就再往上。到了35歲前後,形成穩定的對生活的定見,然後過職業-家庭-自我的平衡選擇。你只有一日看盡長安花,才敢在某一天平平淡淡才是真。

對於自己內心沒有方向的人,去哪裏都是逃離,而對於生命有方向的人,走向哪裏都是追尋。所以蘇軾被發配到那時的四線城市惠州,才會寫下“試問嶺南應不好?卻道:此心安處是吾鄉。”

发表评论: